根據房委會數字,截至 2020 年 3 月底,一般公屋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為 5.4 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 3.0 年,非長者 1 人申請者則需等上 30 年。想了解公屋計分制「加分」方法,縮短輪候時間,更早獲得編配公屋單位,即讀這篇公屋攻略!
公屋申請主要分兩條隊:
非長者一人申請,房署會按配額及計分制編配單位。公屋計分制中,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每年長一歲加 9 分,即 19歲時得9 分,20歲得18分,21歲得27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為止(年滿60歲時,申請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18歲 | 19歲 | 20歲 | 21歲 | 22歲 | 45歲 | 59歲 |
---|---|---|---|---|---|---|
0分 | 9分 | 18分 | 27分 | 36分 | 243分 +60分 | 429分 |
1 . 申請人年滿 45 歲時,可獲一次過額外加 60 分
2. 成功登記輪候入住公屋(即「輪候冊」)後,每多等 1 個月加 1 分
1. 申請人如現居房協 / 房委的公屋,會扣減 30 分
計出以上分數後,如何得知幾時會輪到自己呢?就要上房委會的網頁看看。房委會每月都會更新正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的申請人所達分數,如果數字與你所得的分數相近,證明你離審查不遠了。
房委會亦會以分數列出非長者一人申請的編配進度,你也可參考一下審查完成至獲配房之間的分數相差多少,大約計出相隔需時多長會獲得編配單位。
一般申請因不用計分制,故房委會會以編號列出正在進行審查 / 獲配房的申請。
一人申請行計分制,要儲夠分排上公屋,一等可能要等夠 30 年。如果想更快輪候到公屋單位,最好還是轉隊排家庭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 5.4 年。而原來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過家庭申請中,以一年半為上限。
相反,如因家庭情況突變,由家庭申請轉為一人申請,便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如果想更快排到公屋,而親人是長者,可考慮參與以下 3 項優先配屋計劃:
高齡單身人士:申請人必須年滿 58 歲,而在配屋時必須年滿 60 歲
共享頤年:申請表內所有人士必須年滿 58 歲,而在配屋時全部人士必須年滿 60 歲
天倫樂:同一家庭申請,選擇與長者同住一單位;或兩個家庭申請(核心家庭和高齡人士家庭),分別居於同一區議會地區的兩個單位
如未能符合優先配屋計劃,房委會每年亦會發信予輪候中的申請人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計劃申請人可自選單位,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有過有過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等。不過房委會一般每年都會以書面邀請正在輪候的申請者參與計劃。中籤的申請者可獲提早自選單位,部分單位更特設租金寬減期。上樓速度加快,兼可自選單位,缺點是計劃提供的單位均有一定負面因素。
有得必有失,成功獲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 3年內不可要求調遷,亦不可申請綠置居,只能用白表資格買居屋。
如輪候公屋期間需要地方暫住,你可考慮租住共居空間或其他平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