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到香港海景樓的佼佼者,海怡半島必定當之無愧;每當打風,各大報館都爭相到三面環海的海怡報道情況。海怡半島貴為十大屋苑之一,樓盤的質素、叫價和交投情況,在本地樓市中極具指標性。海怡半島除了海景,在交通、配套和單位間隔有甚麼過人之處?即讀千居整合的【海怡半島揀樓懶人包】,分析海怡不同期數的分別,並與同類型樓盤一較高下,了解海怡半島好不好住。
海怡半島(South Horizons)位處港島南區鴨脷洲,由和記黃埔、嘉宏國際、長江實業及香港電燈聯營的財團發展,於 1992 年至 1995 年間分 4 期落成,共提供 34 棟大廈,涉 9,812 伙,面積介乎 632 至 1,121 呎不等,間隔包括 2 – 4 房。屋苑第四期的 25 – 28、32 – 33A 座命名為「御庭園」。
海怡半島是港島南區最大型的私人屋苑,也是十大屋苑中,算是樓齡較新的一個屋苑。海怡半島臨海而建,三面環海,與香港仔灣海岸僅一條海濱長堤之隔,中間沒有任何建築物或大型地皮,假設未來不填海的話,幾乎是「永久海景」。
其他以「海景單位」聞名的屋苑,如鰂魚涌太古城「海景花園」、藍田麗港城第 4 期、甚至乎數碼港貝沙灣的部分座數,都不如海怡半島般近海,既與海岸中間通常夾住個公園或未發展地皮,也欠缺海怡半島多角度環海的優勢。
港鐵南港島綫於 2016 年年尾全綫通車,海怡半島頓成鐵路上蓋物業,離金鐘站僅 4 站之距,海怡半島兼享海景和鐵路優勢,身價再度攀升。
發展商 | Secan Limited(由和記黃埔、嘉宏國際、長江實業及香港電燈組成的財團) |
入伙年份 | 1992 至 1995 年 |
地址 | 鴨脷洲 |
座數 | 4 期 34 座(不設14、24、34 座,改設 13A、23A 及 33A 座) |
伙數 | 9,812 |
層數 | 30 – 42 |
面積 | 標準單位建築面積介乎 632 至 1,121 呎 實用面積介乎 533 至 1,329 呎 另設 1,181 – 1,633 豪華頂層特色戶(Penthouse) |
戶型 | 標準單位介乎 2 至 4 房,包括: ▸ 2 房(632 – 689 呎) ▸ 2 房半連套房(726 – 755 呎) ▸ 3 房連套房(759 – 856 呎) ▸ 3 房半連套房(866 – 986 呎) ▸ 4 房連套房(1,065 – 1,121 呎) 特色戶可達 5 房 |
管理費 | 每呎約 $1.6 |
小學校網 | 18 校網 |
海景盤有個通病,就是可達度欠佳,遠離香港市中心。海怡半島過去亦如此。未有南港島線連接的海怡半島,居民出入要靠巴士,經由長期塞車的香港仔隧道出市區,舉例到中環上班,順利的話,車程約半小時,慢則一個鐘,堂堂港島屋苑,車程可能比由新界大西北出發,經由闊落的西隧極速到中環更耗時。
於 2016 年通車的港鐵南港島綫,正好解救了南區居民的窘境。由海怡半島最入的一座出發,步行至地鐵站,需時約 8 分鐘,乘車到金鐘站只需 9 分鐘,到金鐘、中環一帶的商廈上班,全程約半小時便準時到達,通勤從此輕鬆得多,對於長年深受香港仔隧道塞車之苦的區內居民來說是一大福音,也破解了「住豪宅一定要揸車」的普遍想法。
除了地鐵,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亦設街渡服務,船程約兩分半鐘,區內居民想到香港仔遊玩也非常方便。
海怡半島的優勢,不單單只是臨海而建,更是「三面環海」,被海岸線環抱,飽覽多角度海景。屋苑前臨海濱長堤,再對出便是海港,由單位望出去,無遮無擋,整個屋苑近萬伙單位,接近一半均享有海岸景致,高、中、低層戶一律覆蓋,比起其他要住極高層才有機會望到「一線海」的屋苑,海怡半島景觀開揚、空氣清新、靜中帶旺,兼享景色和地利優勢,其他屋苑難以媲美。
除了海景,屋苑亦提供屋邨景(屋苑東面為鴨脷洲邨)、內園景、泳池景(會所泳池設於 2 期)、山景(屋苑東南方為玉桂山)和墳景(屋苑東北對岸為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海怡半島設有「住戶俱樂部」,設施包括室內及戶外泳池、健身室、兒童遊戲室、壁球室、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高爾夫球草地練習場、餐廳、池畔吧等等,感覺有如外國渡假村的會所,為居民提供多項文娛設施。
屋苑亦設 8.5 萬呎花園以及 800 米長的海濱長堤,綠化空間充足,不少居民會於花園及長堤慢跑,呼吸新鮮空氣。
海怡半島自設海怡廣場,商場分為西翼「海怡西」及東翼「海怡東」,除了提供一般屋苑商場常見的店鋪,如超市、藥房、快餐店、酒樓等,更設有 MCL 戲院和街市,生活機能完善,日常起居、行街買餸皆不假外求。
海怡半島級數與太古城相若,同為十大屋苑,相比之下,海怡商場便不如太古城基座的太古城中心般豪華,反而提供更多街坊平民的消費選擇。
海怡半島座落於鴨脷洲的西北端,分成 4 期(第四期命名為「御庭園」)。
海怡半島一期共有 6 座,包括:
海怡半島座數 | 大廈 | 入伙年份 | 樓層 |
---|---|---|---|
1 | 海昇閣 | 1991 | 40 |
2 | 海暉閣 | 1991 | 40 |
3 | 海雅閣 | 1991 | 35 |
4 | 海韻閣 | 1991 | 35 |
5 | 海寧閣 | 1991 | 35 |
6 | 海逸閣 | 1992 | 35 |
海怡半島一期位處屋苑北面,直望鴨脷洲碼頭對出香港仔灣漁港海景,對岸是香港仔石排灣。一期當中,幾乎所有座數均前臨海岸,只得 2 座「海暉閣」座落於 1 座「海昇閣」後方,向北單位海景被 1 座遮擋,唯有向西北的單位,才能望見 1 座和 3 座兩幢大廈之間的漁港景。
由於石排灣的後方為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一期也是整個屋苑中,唯一提供對岸墳景的期數,除了被 1 座遮住的 2 座「海暉閣」,以及一期之中最西邊的 6 座「海逸閣」,一期單位只要望東北及北方,都有機會望到墳景。
由於一期北望墳景,東望鴨脷洲邨屏風樓邨景,樓齡又是整個屋苑最舊,一期標準單位,大多為屋苑入場單位。
海怡半島二期共有 10 座,包括:
海怡半島座數 | 大廈 | 入伙年份 | 樓層 |
---|---|---|---|
7 | 怡美閣 | 1992 | 42 |
8 | 怡景閣 | 1992 | 42 |
9 | 怡雅閣 | 1992 | 42 |
10 | 怡麗閣 | 1992 | 42 |
11 | 怡豐閣 | 1992 | 33 |
12 | 怡滿閣 | 1992 | 33 |
13 | 怡樂閣 | 1992 | 33 |
13A | 怡暉閣 | 1993 | 40 |
15 | 怡韻閣 | 1993 | 40 |
16 | 怡翠閣 | 1993 | 40 |
海怡半島二期為屋苑最大型的一期,提供最多海景單位,包辦了屋苑正西和西南方多角度海景,除了 11 座「怡豐閣」、12 座「怡滿閣」和 13 座「怡樂閣」以外,所有座數均臨海而建。
二期除了望較為狹長的漁港景,部分座數更是望遼闊的「東博寮海峽」,一望無際,海天一線,完美展現全海景之澎湃。二期位處單邊的全海景單位,譬如屋苑最西面的 10 座「怡麗閣」,東南西北皆有海景單位,該座的叫價,是屋苑的頂尖。
二期也是屋苑「住戶俱樂部」的所在地,「住戶俱樂部」位於 13 座側,設有戶外泳池,為二期單位(除 15 座外)提供獨有的池景,亦令部分 11 – 13 座單位兼享近池景和遠海景。
二期提供多款優質景觀,雖然擁有最多伙數,但比一、四期更低密度,故樓價也是屋苑之首。
海怡半島三期共有 8 座,包括:
海怡半島座數 | 大廈 | 入伙年份 | 樓層 |
---|---|---|---|
17 | 美暉閣 | 1993 | 40 |
18 | 美晞閣 | 1993 | 40 |
19 | 美康閣 | 1994 | 40 |
20 | 美祥閣 | 1994 | 40 |
21 | 美浚閣 | 1993 | 36 |
22 | 美華閣 | 1994 | 36 |
23 | 美軒閣 | 1994 | 39 |
23A | 美家閣 | 1994 | 39 |
三期向西南,位於二期之東邊,與二期之間夾著個公園,除了大海景、內園景外,亦提供公園綠化景觀。
三期的 17 – 20 座建於屋苑內圍,鄰接海怡東商場,尤其 18 – 20 座,前方對正同期外圍的 21 – 23A 座,大部分單位的海景都被遮擋,有機會極高層才望到海。
外圍的 21 – 23A 座,以 21 – 22 座最近海,部分單位兼享公園及東博寮海峽景觀,叫價居高不下。
海怡半島四期共有 10 座,包括:
海怡半島座數 | 大廈 | 入伙年份 | 樓層 |
---|---|---|---|
25 | 御柳居 | 1995 | 35 |
26 | 御盈居 | 1995 | 35 |
27 | 御雅居 | 1995 | 35 |
28 | 御意居 | 1995 | 30 |
29 | 豐景閣 | 1994 | 26 |
30 | 慧景閣 | 1994 | 27 |
31 | 柏景閣 | 1994 | 26 |
32 | 御泉居 | 1995 | 25 |
33 | 御林居 | 1995 | 25 |
33A | 御翠居 | 1995 | 25 |
海怡半島四期又名為「御庭園」,25 – 28 庭主要提供玉桂山山景、29 – 31 座北望鴨脷洲邨景、32 – 33 座則提供內園景和海怡東商場景。四期較接近鴨脷洲市區和地鐵站,離海景較遠,要極高層才能遠眺海峽,兼享山海兩景;四期亦是唯一一期不提供頂層相連特色戶的期數,樓價在於屋苑中算是低水。
一貫長實 90 年代樓的作風,海怡半島全數單位均採用鑽石廳設計,和長實旗下其他十大屋苑(嘉湖山莊、麗港城等)一樣,而且樓底普遍為 8 呎 2 高,未算特別。
單論間隔,海怡半島單位未必比上四四正正的太古城。不過,海怡單位夠大,入場兩房單位實用 533 呎起,有足夠的空間,鑽石廳的問題自然瑕不掩瑜。
鴨脷洲多單幢樓,大型私人屋苑寥寥可數,級數比得上海怡半島的,大概有東北的「深灣軒」(Sham Wan Towers)和東邊的「南灣」(Larvotto)。
「深灣軒」(Sham Wan Towers)由新鴻基地產發展,於 2004 年入伙,共設 3 座共 1,040 伙臨海住宅單位組成,標準單位建築面積 628 至 957 平方呎。
深灣軒鄰近利東站,但算不上鐵路上蓋,由利東站步行,途中要穿越市區。另外,深灣軒居民要買餸食飯,就要行去鴨脷洲大街,論地利,海怡似乎更勝一籌。
不過,深灣軒為新鴻基樓,用料、會所設施和管理均甚有口碑,是質素保證,加上樓齡較新,3 座又享多角度深灣環形海景,有用家對屋苑的升值能力相當有信心,屋苑高級的外型,也引來了一眾深閏的中高產住戶。
同為新鴻基旗下,由新鴻基地產、嘉里建設及百利保控股合作發展的「南灣」,定位比海怡更高檔,主要提供逾千呎巨型單位,全部座數均望海,無遮無擋。南灣更遠離市區,步行至利東站要十多分鐘,去大街也不算方便,一般吸引有車的富戶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