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買賣的過程,涉及多個政府部門,查冊要搵土地註冊處、放租要通知差估署,屋宇署也是業主不時需要交涉的部門。屋宇署的工作是甚麼、業主能夠透過屋宇署找尋哪些資料?千居即帶您認識屋宇署的多項職能和計劃,教您幾時需要尋找屋宇署協助、如何向屋宇署入則,以及於網上尋回遺失多年的單位圖則!
屋宇署總部地址:油麻地海庭道 11 號西九龍政府合署北座
立即跳往:推行強制驗樓計劃|推行強制驗窗計劃|規管樓宇僭建|監管工程入則|轄下滲水辦調查漏水|批出入伙紙|提供「百樓圖網」,方便市民勾則+查僭建
屋宇署負責執行「強制驗樓計劃」,對象是樓齡達 30 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
並非所有屆滿 30 年樓齡的私樓都要進行強制驗樓,屋宇署會按大廈的保養狀況而揀選需要接受「強制驗樓計劃」的樓宇。一般而言,符合以下特徵的大廈,會較先被選中:
屋宇署每年大概會揀選 2,000 幢樓宇進行「強制驗樓計劃」,選定目標樓宇後,屋宇署會向相關業主發出「強制驗樓通知書」,要求業主聘請註冊檢驗人員,由註冊檢驗人員替大廈公用部分進行驗樓。
如果大廈無須進行修葺,程序便就此告終。但如果大廈被認定為需要進行修葺,業主便要另請註冊工程公司進行維修,到檢驗人員認為修葺妥當,才算完成整個驗樓計劃。
業主如逾時就驗樓通知作出行動,有機會遭屋宇署檢控。
除了強制驗樓計劃,屋宇署亦負責執行「強制驗窗計劃」。
一般而言,屋宇署會安排需要強制驗樓的大廈,同時進行強制驗窗,方便業主一次過進行修繕。屋宇署亦會另外再揀選多約 3,800 幢樓宇,只進行「強制驗窗計劃」。
驗窗計劃的樓齡要求會比較嚴謹,大廈樓齡若達 10 年或以上,便有機會收到屋宇署的「強制驗窗通知書」。
關於「強制驗窗計劃」的程序和收費,可參考千居的另一篇文章。同樣地,業主如逾時就驗窗通知作出行動,有機會遭屋宇署檢控。
香港僭建問題嚴重,負責調查樓宇是否有非法僭建,並批出「清拆令」的,其實就是屋宇署。
所有小型工程,如沒有根據「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呈交文件,或任何未得屋宇署的非小型工程(樓宇改建或改動),均屬僭建,違例者或會收到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規定在指明限期前,將僭建物清走,否則或遭檢控。
部分村屋天台屋、非法分間「劏房」、商舖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間出閣樓,甚至大門開錯方向,一打開便阻塞走火通道等等,都是常見的大廈僭建例子。
如懷疑單位有僭建問題,可透過屋宇署網上表格作出舉報。
常常聽聞別人提及「屋宇署入則」,其實就是指,當業主想於單位內進行改動及加建等大工程前,須事先向屋宇署遞交正式申請,提交單位改建後的「圖則」,並徵得屋宇署的同意,方能動工。
根據屋宇署網站,需要向屋宇署入則的工程包括:
向屋宇署入則的程序如下:
屋宇署和食環署有一個共同組成的辦事處,叫做「滲水辦」。滲水辦專門處理大廈滲水、漏水的投訴,就事件進行調查,包括使用色水測試或紅外線測試,協助住戶解釋問題。
有關如何向滲水辦作出投訴的詳情,可參閱千居有關單位漏水 / 滲水的文章。
買未落成物業(樓花),「入伙紙」一詞老是常出現。「入伙紙」亦即「佔用許可證」(Occupation Permit,OP),是一份由屋宇署批發予未落成項目的文件。
和一般單位改建工程一樣,新盤動工前,亦須先向屋宇署呈交建築圖則。地盤竣工後,發展商不能立即安排入伙,須先經由屋宇署職員到新盤進行檢驗,認定項目符合施工標準,決定批出「佔用許可證」,物業才可以交樓。
一般而言,普通價位的新盤通常以「樓花」形式銷售,取得「入伙紙」後,便會迅速安排業主前來收樓;相反,豪宅項目多待地盤有入伙紙,買家可以買入即住時,才會以「現樓」形式發售。
上文提及的僭建問題,對物業交易影響甚深,在不知情下買入僭建物業,買家便會蒙受損失。
那麼一般市民可如何得知物業是否有僭建物呢?最準確的做法,便是向屋宇署「勾則」。
「勾則」的意思即是尋回物業過去所有圖則記錄,這項程序能夠在屋宇署提供的「百樓圖網」網上系統進行。
公眾市民只需註冊帳戶(免費),輸入單位地址,便能查閱單位過去入則的記錄,並可訂購圖則副本。您只需網上購買對上一次的圖則,便能比對與單位現況的異同。如單位現時的間隔,與系統記錄不相符,即單位有機會建有僭建物。
同樣地,市民亦可透過百樓圖網,訂購物業所獲批之「入伙紙」,用處是查閱當年入伙紙指明的物業用途,是否與現時有相違背。舊樓多為綜合用途,可商可住,樓上樓下差一層,單位用途可以大相逕庭。有商戶就試過接手唐樓低層商舖後,才發現單位的「入伙紙」寫明只可作住宅用途,令其餐廳不獲發牌,無奈要白白交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