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牆身顏色可以令家居煥然一新,甚至令情緒、睡眠質素都提高。全白色牆身沉悶又過時,想嘗試其他牆身顔色搭配但又擔心出錯?以下是一些參考範例,提供更多的牆身顔色搭配的靈感。
立即跳往:牆身選色為何重要?|牆身選色禁忌|牆身顏色配搭|客廳牆身顏色推薦|睡房牆身顏色推薦
牆身選色為何重要?
牆身顏色像一塊畫布,奠定了家居的基調和氣氛,再添置傢俱裝飾,令空間和諧一致。
牆身顏色除了影響美觀之外,更對人的心理有莫大影響。雖然住戶未必會經常直望牆身,但仍然會不知不覺被牆身顏色影響。
色彩心理學
不同的色調會影響居住者的情緒與心理狀態,就不同的色調而言:
- 暖色系:會使人感到溫暖,有助於促進食欲和提神
- 冷色系:讓人感到放鬆,有助於舒緩壓力和提高專注力
- 中性色:帶給人寧靜的感覺,同時也能和不同的色調進行搭配,因此在家居裝修中常被用做主色
具體例子:
- 米黃色:柔和、明亮,帶來明朗的感覺
- 藍色:具有調節神經、鎮靜安神的作用
- 綠色:大自然的顏色,能令人感到穩重和舒適,具有鎮靜、舒緩作用
- 灰色:有鎮靜的作用,能安定激動、煩躁情緒,營造沉穩和舒適的空間氛圍
作爲放鬆和調節心情的地方,房間及牆身的顔色顯得尤其重要,顔色的作用不容忽視。業主可根據空間的用途決定牆身顏色,以滿足不同的功能和氣氛需求。
牆身選色禁忌
以下有 4 個家居牆身顏色大忌,裝修時應盡量避免,包括:
- 紅色:刺激性顏色,無法放鬆之餘,更會加重焦躁、緊張情緒
- 橙色:會令人處於精神、亢奮狀態,不適用於在睡房中,使人難以入睡
- 深紫色:容易造成壓迫感,令人情緒緊繃
- 黑色、深沉色:容易帶有壓迫感,亦會令空間感下降
挑選合適的牆身顔色
除了顔色帶給人的感覺以外,我們還能夠透過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牆身顔色:
空間用途
在挑選牆身顔色時可根據房間的用途而決定,例如書房可以選擇冷色調的牆身,平靜、專注的感覺能提升工作效率。客廳則可以選用暖色調,帶來親切的感覺。
開放式空間作爲現時住宅設計的主流之一,雖然能夠使空間更通透,但也容易面臨單調的問題。業主可考慮用顔色劃分不同的空間,例如用不同的色彩區分用餐、休息、娛樂等區域。
統一家居色調
如果沒有特別偏好的顔色,也可從房間原有的顔色進行選擇,盡量保持房間色調統一,以達致和諧的感覺。例如家中採用實木地板或者有木系傢俱的話,米色或者淺灰色是一個保守的選擇,亦能夠增加空間的連貫感。
如果是新裝修,應先確定家居風格。牆身顏色和地板面積佔比較廣,且較爲耐用,因此決定家居風格後可先考慮兩者的顔色,最後才選擇傢俱,呼應整體空間。
採光與空間大小
如果房間本身空間不大和採光不佳,選用深色便會加強空間的壓迫感。業主可考慮選擇米黃色或淺灰色以提亮房間。
相反,如果是西曬嚴重的房間,可選擇白色的牆身,中和長期被曬所帶來的燥熱感。
揀選油漆顏色注意事項
在網上尋找和挑選牆身顔色固然方便,但謹記電腦螢幕可能會與肉眼看到的顔色存在差異。如果不想定案過後才驚覺顔色不如預期,最好用實體色票來選色。另外,空間的燈光對牆身顔色也會造成影響,在選擇顔色時應把這因素納入考量。
市面上有應用程式能用數碼方式展現房間使用不同油漆後的效果,初期選擇顔色時可考慮使用此方法,以節省時間。在確定好大致想要的風格以後再以實體色卡進行更細緻的比較。
牆身顏色配搭
1. 7:3色彩黃金比例
如想在牆身使用多種顔色但擔心會令到牆身變得眼花繚亂,可以把顔色的比例定在7:3,7 成為大面積的主色,剩下 3 成為輔助色,避免牆身太過紛亂。
如果想在牆身上使用多於兩種顔色,則可在 3 成輔助色中劃分出其中 1 成,將其定為強調色,更能彰顯個人風格。
2. 上淺下深
選用淺色的天花板不但能夠使空間有開揚的感覺,也能避免深色帶來的笨重感和壓迫感,可謂一舉兩得。
另外,天花板的高度也會影響顔色的選擇。除非天花板高度是 250 公分以上,否則不建議選擇跟牆身相同的顔色。
3. 色調對比
不同的顔色搭配能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搭配類似的顏色使房間柔和協調。如果想空間更有亮點,亦可考慮使用互補色,透過強烈對比帶來視覺衝突。
熱門牆身顏色組合
1. 明亮簡潔:灰色+淺色
灰色一直是家居裝修的常用顏色,不但百搭,而且感覺明亮簡潔,又不失高貴氣質。「極致灰」更是Pantone於 2021 年公布的年度代表色之一。
熱門牆身顏色配搭有:「淺灰配白色」、「淺灰配淺粉」,將淺灰色與較明亮的白色、粉色作配搭,可以平衡灰色的平實感覺,為家居帶來亮點。

2. 空間感:寶石綠+淺色
「寶石綠」同樣是熱門牆身顏色,沉穩的綠色帶點明亮感。另外,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具有鎮靜、舒緩作用,即使家中無法放置植物,都可以有放鬆作用。
熱門牆身顏色配搭有:「寶石綠配米白色」、「寶石綠配淺木色」等,將較深色的寶石綠配上淺色、平實的色彩,有助提升空間感及明亮感。

客廳牆身顏色推薦
客廳牆身顏色為家居定下基本風格,以下是客廳牆身顏色的推薦:
1. 清新明亮:淺藍色
「淺藍色」使人聯想起大海、天空,具有平復心情、鎮靜安神的作用。採用淺藍作為客廳的牆身顏色,可以營造出清新、明亮的氣氛,同時給人一種活潑和年輕感,適合年輕業主、有小朋友的家庭。

2. 平靜舒緩:灰綠色
近年有不少的綠色牆身大受歡迎,例如淺綠色、灰綠色、草木綠、復古綠等。當中「灰綠色」最容易配搭,灰色及綠色都給人帶來正面情緒,灰色平靜、綠色舒緩,兩者調和後,更為家居帶來時尚感,與其他色彩、傢俱佈置都能完美融合。

3. 柔和輕盈:大地色調
如果擔心牆身顏色太鮮明,與家居佈置無法融合,又不想用純白色牆面,大地色調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大地色調包括淺啡、淺啡黃、奶油色等,重點在於似白非白的色調,感覺低調之餘又比純白色有格調。這種色調不會太鮮明,色彩柔和、輕盈,有助放鬆心情,亦可以與任何色彩的傢俱配搭,毋須擔心格格不入。

廚房牆身顔色推薦
1. 現代感:灰色
灰色看上去既具現代感,亦讓人感覺到高質感的氛圍。淺灰色能夠打造柔和的效果,深灰色搭配其他顔色則能營造出奢華和個性的空間。
2. 柔和放鬆:奶油米色
使用中性色調(例如奶油色和米色)能夠營造出一種輕鬆的氛圍。搭配家中常見的實木地板以及廚房常用的大理石檯面能夠帶出一種自然的溫暖感,亦能突顯個人風格。
浴室牆身顔色推薦
空間感:中性色調、藍色
使用淺色系的中性色調(例如白色和淺灰色)能讓業主感覺空間較大;柔和的藍色(例如水藍色)也能夠製造錯覺,讓牆面看起來更遠。
睡房牆身顏色推薦
如果想回到家中能夠好好放鬆,選對牆身顏色就十分重要,建議可挑選冷色調的淺色,有助平復心情,有助睡眠。
1. 改善睡眠質素:藍、白、灰
藍色、白色、灰色是睡房常用的 3 種牆身顏色,因為它們都有鎮靜情緒、舒壓的作用。不過選色時要注意,應選擇淺色調的色彩,例如淺灰、淺藍,避免明亮的天藍、深灰色,否則可能會有反效果。
此外,如果不想太單調、太沉悶,建議可以採用 2 至 3 種顏色配搭,例如淺灰配白色的牆身,或混搭成灰藍配白色等。

2. 兒童房:奶油黃、淺綠
兒童的眼睛比較敏感,因此其睡房的牆身顏色可考慮選擇柔和的色調(例如奶油黃和淺綠色),打造舒緩平靜的氛圍讓小孩得到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使用過於冷硬或者鮮艷的色彩。
書房牆身顔色推薦
提升專注力:中性色、冷色系
米白、淺灰和灰藍色有助於營造寧靜沉穩的氛圍,從而提高專注力和工作效率。如果家中的辦公或學習區域處於多用途空間内,可用顔色劃分區域,定義工作空間的範圍。
不同裝修風格配搭牆身顔色
不同的牆身顏色能夠塑造出不同的家居風格,甚至在牆身上使用不同的油漆,例如藝術漆,也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家居常見的裝修風格,以及與之搭配的牆身顏色。
現代風格
如果單位採光較好,而業主喜歡沉穩現代風格,可以考慮使用黑色或灰色作爲主色。在自然光之下,能夠使顔色更顯質感。如果採光條件欠佳,則應避免選用深色作爲主色,免得空間看起來晦暗和擁擠。
若加上一點明亮的冷色(例如寶藍和孔雀綠)作爲焦點,整體家居氛圍看起來更時尚。
北歐風格
北歐風格崇尚自然,保持單位簡潔明亮,重視顔色的平衡。不過,北歐風格裝潢的關鍵在於軟裝修上,因此,牆身顏色保持簡約便可,白色或者帶灰的色系正好能夠搭配木系家品。
簡約風格
與北歐風一樣,簡約風的塑造主要在於軟裝修上,因此牆身顏色會以白色、灰色或者淺木色爲主。既能放大空間感,也能與各種不同顔色的傢俱搭配。
工業風格
深木色搭配灰色和黑色就能輕鬆塑造工業風。工業風以黑色和灰色爲主,但如果空間不大或者採光條件欠佳,可以深木色替代黑色,提升設計感。此外,木色的質感溫和,有助於緩解整體空間的冷感。
田園風格
田園風格重視自然感,因此選用大地色系成爲了不二之選。米白、淺棕色、卡其色或霧鄉色都是一些常見的選擇。
日式風格
日式風格中充滿著木質建材,除了白色跟淺木色以外,綠色同爲常見的顔色,跟木色十分契合,可考慮將淺色的木材搭配明亮的綠色,或將深色的木材則與深綠色調搭配。
在日色風格中,用深藍作爲牆面點綴也同樣常見。小量的點綴能夠使空間更有沉澱感,氣氛更爲清新。
古典風格
深藍、灰色和白色是經典的配色。深藍色帶來沉靜和神秘的感覺,搭配穩重的灰色,能夠舒緩深色帶來的沉重感,營造輕盈舒緩的視覺氛圍,亦帶來靜謐和高貴的感覺。
牆身顏色品牌
香港常見的油漆品牌有:
- 多樂士
- 立邦
- 駱駝漆
業主可自行到各品牌的網站瀏覽及比對,根據自身需求選出最合適的油漆和顔色。
牆身顏色的保養與維護技巧
想保持牆面顔色和狀態,可考慮以下的清潔方法:
- 除塵工具:將表面的灰塵掃除,再用肥皂水浸濕抹布後擰乾,輕輕擦拭牆面,以免牆面遇水氣發霉。
- 專用牆面清潔劑:遇上茶漬、墨水此類較頑固的髒汙,應立即用專用牆面清潔劑和科技海綿處理,避免滲入牆面留下明顯的痕跡。使用清潔劑過後應用清水擦拭牆面,以免表面的塗層被破壞
- 防霉水:如果牆面有黴菌深入,需要用防霉水去除黴菌,再以乾布擦拭,防止黴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