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和財務公司為賺取利息,經常都會向客戶推銷貸款計劃,聲稱「月平息」低至0.1至0.3%,驟聽似乎非常划算,但細看文件時又見到寫著高達4%至20%的「實際年利率」,到底真正的借貸成本應如何計算?千居即為你剖析「月平息」和「實際年利率」的分別。
【按揭攻略】終極按揭教學(不斷更新)
【按揭基本步】
【借足成數必讀】
【轉按攻略】
【比較按揭利率及優惠】
【按揭進級版】
【其他物業按揭】
何為月平息
月平息(Monthly Flat Rate)顧名思義,即是貸款每月所收取的平均息率。要搞清月平息的概念,首先要明白銀行計還款時,利息跟本金的比例並不是一致,而是「先息後本」。
即是說,還款初期,絕大部分還款金額都是用來填利息支出,而不是直接扣減本金,供款一段時間,本金餘額慢慢降低後,到後期利息的佔比才會遞減。
月平息就是將這種複雜計法簡化,將整筆利息支出除開供款月數,每月平均須繳之息率。月平息是銀行和財務公司最常用的宣傳手法,能夠讓借款人快速計算「每月還款額」及「總利息支出」。
但其實平均息率低,不等於真正的利息支出少。試設想,一個還款期超長的貸款計劃,最初幾年 / 十幾年最主要都要交息,最後才真正還本金,但因還款期長,最後拉勻的月平息可以非常之低,但這個計劃不一定比還款期較短,而月平息稍高的另一個計劃抵用。
另外,借貸的其他成本,如每年的手續費、服務費、年費等,通通都不納入月平息的計算之中。在這個過度簡化的數式計算中,其他費用和還款期都是變數,但宣傳貸款計劃時,對方避重就輕,不斷游說客戶月平息如何的抵,少談其他開支。消費者只看月平息,實在難以理解整筆借貸的開支。
實際年利率
為了令市民更清楚地掌握借貸成本,金管局規定各銀行和財務公司必須統一以指定公式,計算實際年利率(Annual Percentage Rate,APR),以供消費者作參考和比較之用。
實際年利率的計算當中,已涵蓋放貸公司所收取的利息及相關費用(如貸款手續費、服務費等),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大部分借貸成本。
放貸公司推銷時,未必會周詳地和客戶解說實際年利率。客戶要自行計算的話,可以大概使用坊間流傳的公式:
「每月平息 × 還款期數 × 1.9(不變系數)」
當然這也是簡化的算法,不能應用在所有情況。其實一般大型放貸公司(如銀行)在網站有設月平息&實際年利率計算機,客戶直接用這個服務計算會比較準確。
樓宇按揭貸款一般會採用實際年利率計算利息支出,按揭申請人可以較為放心。但最放心當然是確保有足夠能力供得起物業,若置業預算不多,宜多比較不同地區樓盤,尋找樓價較易負擔的單位,即上千居搜尋各區心水樓盤。
常見問題
實際年利率是否在整個貸款期內固定?
不一定,銀行或其他貸款機構可在貸款初期提供較低實際年利率,並在貸款經過一段時間後調高利率。
實際年利率與信貸紀錄有何關係?
一般而言,信貸紀錄良好的借款人,銀行或其他貸款機構或會給予較低的實際年利率。